二、18岁与30岁的爆点对话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每个人都有18岁和30岁,就算现在没有,将来也一定会有,这也就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互动中来。 2017年的最后几天,朋友圈变成了一场大型回忆杀现场。对时间节点抓取的敏感度
年末年初是一年中最特别的时间节点,意味着告别与开始,这段时间特别容易引发总结、Papi酱在这个时间节点推出了18岁与30岁对话的视频,让本就想要感慨一下时光的网民找到了一个合理契机,可以晒过去,晒感想。
可以说,在网民的兴奋阙值不断变高的内容升级的新媒体时代,因个人影响力引发全民狂欢的现象是不可思议的。视频中Papi酱利用18岁自己与30岁自己的对话,不仅引导网民审视自己的内心成长,也引发了现实中18岁人群与30岁人群的互相探讨。选题角度的巧妙性
18岁与30岁的对话,这一选题直接戳中了人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经历的痛点与嗨点,结合Papi酱独特的分身表演形式,让选题的巧妙性应运而出。
以上三点,涵盖了时间、从本次把18岁回忆杀玩成了现象级话题事件的成功案例来看,以下几点是Papi酱成就这次爆点话题的可靠因素:
一、上到已经38岁的80后,下到刚满18岁的90后,都在被18岁照片刷屏的同时顺势发出自己的18岁照片,参与到刷屏的队伍中去。到2017年12月31日,“18岁”一词的微信指数迎来峰值达122,091,189,成为2017年度热词。传播门槛低的话题互动性
一个爆点话题必备的条件就是传播门槛低,让大部分人都能参与进来是非常重要的。
微信指数显示,12月28日时,“18岁”这个词还处于5,330,866这一低热度平稳阶段,而 29日Papi酱推送后,“18岁”的微信指数开始指数型增长,热度持续至2018年。大家习惯在一年结束的时候回顾过去,在一年开始的时候展望将来。
18岁的火爆看似突兀,其实是有“震源”存在。朋友圈的独特属性也为互动的发酵助力,一个人晒了18岁,会引发他同学与朋友的共同回忆,进行新一轮的话题互动,从点到面的引发了爆炸式传播。能在信息密度密集的年末再次刷屏朋友圈,足以证明Papi酱在网络话题方面依然是热度的风向标。感慨。关于18岁的回忆和不断出现的段子,让大家感慨着时光,而这场关于过往的追忆,就这样借着微信社交链的传播,迅速成为现象级话题。
三、此外,她正能量的话题导向,也让网民在狂欢的同时,引发对自身成长的思考,她的KOL领导力也尽展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