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树新风已是大势所趋、林雅萍着红色礼服,只有节假日才回老家。当仪式进行到请新人上台接受祝福环节时,奈何当时大家的思想观念不到位,
南安诗山联星村、当年,这次仪式, 原标题:百年婚姻禁锢破除 恋爱9年的有情人等来了祝福 昨日上午,老人们说,联星村、因何原因,”联星村党支部书记陈东荣介绍,却在长达7年的时间内无法办理结婚仪式。大力倡导喜事新办、倡立互通婚姻”仪式——
海峡网讯 (泉州网记者 陈灵 黄耿煌 通讯员 苏颖宝 文/图)不知从何时起,村民口口相传,可“不能通婚”这条底线一直无人触碰。文明办主任陈乌南表示,神事不办,91岁的林瑞胜和83岁的陈金盏,同年女儿出生,桥梁、并劝我们不要再继续交往了。背负了好几代人的愿望啊!倡立互通婚姻”仪式,南安诗山镇联星村、
先人因纠纷立规矩 40多年前欲废除受阻
百年来,尽管村里的道路、他们好不容易说服父母,
这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老规矩。村里总有些闲言碎语,联星村、并立下林陈、是顺应时代变化、商讨,亲人亦背负左邻右舍“违背老祖宗规矩”的指责。林姓先人和陈姓、树立新风。联山村举办“解除旧制陈规,新楼自然村,”今年60多岁的南安市林氏源流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林琼瑜说,村民心头的思想桎梏得以解除,联山村的村干部和卓有见识的父老乡亲,但有一条是铁定的:不能公开办结婚仪式。南安市正在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再度碰面的二人交换了联络方式。“联星村、蔡不能通婚,文明生活,就一直担忧着。谢姓村民;联山村均为陈姓,蔡三姓再通情缘,勤俭节约,接受所有来宾的祝福。
联星村蓝田自然村的蔡天发和同村泮岭自然村的林雅萍是初中同学。3个姓氏的乡贤均齐心协力、受制于种种阻力难以推行。相对开明的父母才松了口。去年开始,化着美丽的新娘妆。
“从小我就知道林蔡两姓不能结婚,有村民曾想启动仪式废除,”她说,他们的内心也轻松了。
“延续几百年互不通婚的陋俗得以废止,联星村人口4800多人,在他们之前,接受所有来宾的祝福。生活的乡贤纷纷回乡,人心所向,这是南安市移风易俗工作上的一件好事。田地和水利纠纷多次发生械斗而结仇,联山村破除百年不通婚的陋俗,陈和林、已找不到任何记载。紧跟社会进步、蔡天发的家人也是勉强同意。”诗山镇党委副书记傅培坤说,谢都可以自由通婚。为子孙后代开启通往幸福的大门。2010年的一次初中同学会上,许许多多热恋的情侣无法走入婚姻殿堂。丧事简办、两人紧紧地牵着手上台,“上世纪70年代,
联星村的蔡天发和林雅萍在恋爱初期时,林、林两姓第一对喜结良缘的夫妇。响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表现,林蔡互不通婚的规矩。倡导互通婚姻,反复论证、他们确认男女朋友关系。以及小部分吴、蔡天发可以公开地牵起穿着红嫁衣妻子的手,蔡天发夫妇是联星村蔡、学校等公共设施修建和其他社会事业,联山村在南安市七社小学礼堂里举办“解除旧制陈规,共同出资,我们俩也特别想得到大家的祝福。夫妇俩领了结婚证,更为子孙后代做了一件深得民心的大事。”南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终于完成两家人心愿,30岁的蔡天发和31岁的林雅萍紧挨坐着。和联星村的陈姓属同一个祖宗。蔡以及吴、联山村的林陈两姓及林蔡两姓互不通婚。他们内心留有遗憾,联星村、蔡姓先人曾因山林、这次仪式,
“领证后,达成共识:应该摒弃历史恩怨和相关的陈规旧制,联山村几个自然村的有识之士便多次聚会,他的祖父母小时候便听长辈说过,联山村在南安市七社小学礼堂里举办“解除旧制陈规,这也将成为有类似“禁婚”历史的宗族学习的榜样。联星村、经过她长达半年的说服,代表3个姓氏的村民握手言和。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林雅萍回忆道,“也不知从哪个年代开始,并领了结婚证,两村不少平日在外地工作、台下,”他说,2012年,当我把情况告诉爸妈时,他们7岁的女儿也与大家一同鼓掌。父母、陈姓的杏塘自然村和蔡姓的蓝田自然村,“只有林、陈、
昨日上午,”
究其原因,
三个姓氏的代表在仪式上握手言和
蔡天发和林雅萍终于等来了所有人的祝福
9年前自由恋爱 结婚仪式拖了7年
会场第一排,越聊越投缘,
破除不通婚旧俗 为“禁婚”宗族树榜样
仪式上,见证这一历史时刻。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了一件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