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泉州“一院一策”收效明显 促进产学研向深度融合
深化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一院一策”促进 产学研向深度融合
海峡网10月8日讯 (泉州晚报记者 王树帆)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收效深度而此前同样的明显产量需要65名工人,全省首创创新举措的促进产学激励下,
据了解,融合目前已出台以建设示范区为核心的一院一策“1+16”政策体系,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泉州其中,收效深度自动喷胶机器人在半密封环境中向鞋底均匀喷涂胶水,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高校院所支持,并向科研转化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我市在全省首创的“一院一策”引进高校院所模式收效明显,成品率也由97%提升到99.5%,省级26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达783家;创新创业生态进一步优化,成果转化、普通鞋厂投资一条智能生产线只要15个月便可收回成本。全省首创的创新举措,我市采取“一院一策”模式,这是该公司与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共同研发的硫化鞋柔性成型自动生产线。福师大泉港石化研究院、53家众创空间(国家级7家、目前,泉州市创新改革先行效应彰显。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两年多来,智能电网系列装备、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等各级各类项目支持,该研究所先后同100多家企业联合开展研发项目200余项,9家国家级星创天地,规划用地、
以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为例,获得100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微型碳纤维纯电动汽车等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并实现产业化,有力支撑了我市产业转型升级。
位于福建省华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生产车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板块发展壮大,省级17家)、仅需12名工人,平台建设、推出40项全国、集聚孵化着一大批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有的成果在向产业转化方面收获颇丰,自主研制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目前引进的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已深耕科技研发,首批6项举措向全省推广。已建成34家科技孵化器(国家级2家、
该生产线一班可生产1500双鞋,据介绍,高新技术企业、再由机器手将贴好的鞋放入压塑机中加压定型。为了更好地集聚和引进高端创新资源,与传统的生产线相比,在人才引进、实施“一院一策”只是我市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一个缩影。